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 编号:ZX0054

虚拟云连接未来

投资策略    2018-07-25   山东神光        
0

摘要:

云计算自2006年提起后,历经国外巨头亚马逊的不断孵化,2010年至今高速发展后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以亚马逊、微软以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巨头搭建的IaaS平台的不断成熟为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对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了解、认可使得在需求端也不断强劲。在需求和供给的共振下,云计算正迎来最快速的发展阶段。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通俗的讲,云计算可以看成是对传统的IT运营模式的一种颠覆和进化。IT服务架构历经大型机、小型机—X86服务器—虚拟化,在2006年3月,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服务,同年8月,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概念,到发展成目前的颠覆IT服务模式的一种新技术。


从纵向产业链上,云计算可以分为IaaS、PaaS、SaaS三个层级,即分别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供应商提供包括IDC、底层元器件、网络、存储、服务器、虚拟化等基础技术支持,用户可由此租用到完整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与网络能力等;

PaaS平台即服务,供应商进一步提供操作系统、中间件、运营、数据存储等支持,为用户搭建云平台,以使之可迅速开发使用,在第三方软件提供商也可以快速开发出适合企业的定制化应用。

SaaS软件即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是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个人或企业用户可直接通过租用软件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云计算又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最直接对立的即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区别主要在于:1.访问方式的不同,公有云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连接访问,而私有云是通过企业内部网进行访问;2.服务对象不同,公有云的服务对象是最终用户或者是最终用户开发的企业应用,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人员或者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用户;3、公有云以资本投入形成先发优势,以性价比打开获客渠道,以增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并且具备规模效应,强者恒强导致集中度较高,而私有云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同时私有云壁垒较低,竞争更加分散。


2、云计算的运营模式

云计算是对于传统软件运营模式的一种颠覆,传统软件的售卖是一次性的License 软件许可证的售卖,购买后可以全生命周期使用,此阶段的销售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1.售卖单个软件产品;2.丰富产品线,售卖多个软件产品,向交叉销售迈进;3.售卖软件套件,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进行版本分级和捆绑销售,但由于套装软件版本数量有限、研发周期长、迭代频率低、产品组合有限,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云服务模式应运而生,用户可以快速选择并订阅不同的产品模块,实现软件产品多元化的包装方式,同时云转型后,数据的在线化将进一步丰富软件功能和使用场景;其主流的销售模式包括:1.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2.按年等订阅方式收费;3.按“时间+人头”收费;4.私有云部署;5.基于成型产品的定制化开发。



所以在现在的云服务厂商中,包括两种云计算企业:一是单纯的云服务公司,例如新近崛起的Salesforce、Workday 等;一是由原来的传统软件企业转型为云服务公司,这种公司大多为各细分软件领域的龙头,比如媒体设计的 Adobe、文档处理的微软、数据库的甲骨文、存储领域的 EMC等。

在这种云服务模式下注定了对于云服务厂商来讲,前期投入非常大,包括:1.早期的研发费用;2.早期基础设施搭建费用;3.对于没有客户的企业,在早期还要付出高额的推广费用。所以云服务市场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市场,需要度过漫长的亏损期,这是很多企业不能承受的;不过在度过前期的亏损期后,一旦开始盈利则意味着后续基本是稳定的现金流,且只需要很少的软件升级维护费用,且具备相当的规模效应,前期的劣势也成为后期的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护城河。


可见SaaS等云计算服务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续约率与续费率,高度的客户黏性则有助于其覆盖前期的高昂 IT 支出、客户积累等成本,从而在后期释放更大的规模效应,因此 SaaS 企业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打磨产品与服务, 积累忠实的客户群。一般来讲, 获客成本(CAC)、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月/年经常性收入(MRR/ARR)、客户流失率(Churn)等是普遍认可的用以评价 SaaS 企业运营能力的指标。行业公认的标准是:若客户能为企业带来的总收入与获客成本的比例在 3-5 倍, 获客成本与月收入比例小于 12(即说明一年内可收回成本),客户流失率在5%以内的 SaaS 企业发展较为良好。


云服务模式的主要优势

相对于传统模式,云计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快速部署和拓展、灵活便捷、高效利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成本更加低廉。

快速部署和拓展:由于是在云端应用服务,不需要配置额外的硬件或网络基础架构,用户可以随时使用新软件,同时,用户可以根据业务扩展需求随时购买服务。

高效利用资源:云计算模式以"资源池"的形式对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组织,通过“虚拟化”、“复用”等理念,将一组集群服务器上人为划分出来的多个“虚拟的” 独立主机提供给不同客户;同时结合云平台管理技术,将池内资源按照应用系统的需求状况进行分配,既能避免对有限资源的闲置,还可在面对负载峰值时及时调配所需资源,使得企业 IT 资源配置更加有效,进而帮助企业更经济地规划并使用自身的 IT 支出。

配置更加合理:云服务提供商预先建设了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按小时、按月、按年,同云服务提供商签订协议获取所需 IT 资源。这使得资金较紧的中小企业不必预先进行大规模 IT 投资,并且在企业业务扩张较快时,该模式也能够迅速给企业提供新的 IT 资源,以支持增量业务。

由于云计算具有的规模效应,所以本身云服务器成本比传统服务器低40%—60%;同时由于上述的高效利用资源和合理配置,避免的服务器的闲置,而依托专业的数据资源提供的增值服务能够进一步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使企业运转更加高效。对于客户来说,云服务减少了IT维护人员的配置,在人力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值得指出的是,规模效应导致的马太效应意味着使用云计算的厂商正在获得最先进的云服务和最稳定的云资源,这将进一步强化品牌的竞争力。

灵活便捷:由于 SaaS 服务是把软件托管在云上,可以通过任何智能终端访问,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3、多因素助力云计算开启高增长之路

3.1、技术的不断成熟是云计算规模不断壮大的基础

自2006年云计算首先被提出,再到2010年之后亚马逊为代表的巨头开启蜕化之路后发展至今,云计算的技术已非常成熟;我国近几年奋起直追,阿里云、腾讯云等等已经可以与亚马逊、微软等媲美,特别是阿里云的强势崛起直接拉近了国内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技术、虚拟化技术和并行编程技术。

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并行计算、分布式缓存、一致性、消息队列、分布式文件系统为大型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背后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搜索、云计算平台、大数据等领域。目前主要的分布式技术有 Hadoop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 HDFS 分布式文件系统、 ZooKeeper 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以 HBase 分布式开源数据库等。国内领先的分布式技术包括:淘宝的 Fourinone 分布式计算框架、华为的基于分布式存储的 FusionCloud 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以及七牛自行研发的全分布式架构。同时,国内厂商的云生态战略对于部署分布式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商需要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集成整合,同时要为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

虚拟化技术即资源隔离和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虚拟化技术将计算机物理资源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映射为虚拟资源,并可安装和部署多个虚拟机,实现多用户共享物理资源的目的,这些资源的新虚拟部份是不受现有资源的架设方式、地域或物理组态所限制。从技术层面上看,关键的虚拟化内核技术国外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有 Xen、 OpenVZ、 KVM、 Hyper-V、 VMWare 等,而中国的云计算厂商往往通过购买和二次开发的方式来使用和完善自身的技术,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中国与国外的虚拟化技术的差距在逐渐变小,国内领先的包括BoCloud 博云推出 IaaS 层基础设施虚拟化解决方案 BeyondSphere。

并行编程技术,云计算项目中并行编程模式被广泛采用,在并行编程模式下,后台复杂的任务处理和资源调度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用户体验能够大大提升,用户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软、硬件资源, 更快速、更简单地使用应用或服务。目前云计算主流的并行编程模式有 OpenMP、 MPI 以及 MapReduce 等,其中,广为熟悉的MapReduce 模式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通过 Map 和 Reduce 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高度与分配。目前国外基于 MapReduce 的并行计算框架有 Hadoop MapReduce、 Spark MapReduce、 Disco、 Phoenix 和Mars 等;阿里云的飞天平台研发了并行计算框架伏羲(Fuxi),青云 QingCloud 推出了集成 MapReduce的 Hadoop 大数据集群服务,并行编程技术使云计算厂商能够应对大规模计算类型的复杂应用。


3.2、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推动云计算告诉发展

政府充分认识到,云计算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其中最为权威的包括:2015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是引导我国云计算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2017 年 4 月,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提出到 2019 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 4300 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除了上层文件外,各个地方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立足本省的实际情况,贯彻国家大的战略决策,自上而下系统推动云计算大力发展。

3.3、市场供给需求决定了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

供给方面,如上文所述不论是从硬件方面的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服务器再到云计算的进化演变,还是软件方面的从单一软件到多软件到虚拟化再到云计算以及后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都是技术进步的趋势。国际上以亚马逊、微软等为代表的IaaS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IaaS技术也已经非常先进,不论国内外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均已经搭建完毕。而应用端也涌现出了微软、Salesforce 、Adobe、甲骨文 SAP Workday、Athenahealth、Concur 以及国内用友网络、金蝶云、浪潮信息等等一些列优质的SaaS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提供安全稳定的优质服务。

需求端,过去企业和政府机构不愿意进行云化,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担心数据的泄露,特别是对于政府、军队对安全性的要求尤其高以及服务的稳定性。现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论是数据的安全性还是服务的稳定性都已经非常成熟,除此之外,云计算企业还可以利用数据资源,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使得企业在“云化”之后,效率提高很多。还有一方面,由于云计算特有的运营模式,使得不需要本地企业去维护服务器的运营,企业就不要招聘IT运营人员,在目前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将会大幅削减企业的开支,使得公司更加具有竞争力,而且在企业用户不用为数据存储等而浪费额外的精力,聚焦主营业务,会让企业更好的开拓市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企业进行“云化”的战略性意义还在于,企业的数字化已经不远将来的更加智能化。企业在“云化”之后,讲优化自身运营管理流程、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不断变革原有体系架构和组织方式,有效运用云技术、云资源和云服务,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云端集成,促进跨企业云端协同,不断融入开放创新生态的转型变革过程。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重生的重要路径,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大幅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助力企业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IDC发布的2017年及之后全球IT产业预测显示,到2018年,全球TOP1000企业将有67%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战略;2017年末,70%的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将会组建全职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团队。华为2016年联合福布斯对全球212名商业与IT管理者进行的调查显示,25%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制定了数字化战略,并用以指导业务转型;48%的企业已经在现有业务中添加数字化元素。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事关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


4、云计算市场规模和市场格局

在信息化不断飞速发展和政策不断助力的背景下,云计算的市场规模正在高速增长。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7年全球的IT支出是3.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3%;除去通信领域的IT支出是2.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0%,在IT支出的领域中,软件支出同比增长8.5%,达到3540亿美元,是增长最快的子领域,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6-2021的软件支出CAGR为8.45%,同样是增长最快的子领域。据Gartner预测,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058亿美元,达到2010年的4.5倍,至2020年则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而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600亿美元。

在各个细分领域,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6年SaaS、PaaS和IaaS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20%,23%和37%。全球范围内SaaS近年来增速较低,但规模仍占总体云计算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IaaS发展很快,在全球云计算领域所占份额逐渐增加,Gartner预计未来IaaS将保持25%以上的增速。就各细分领域而言,即使未来几年预计增速会有所下降,但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此外Gartner预测,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以21.4%的增长达到1864亿美元,超出2017年329亿美元,其中IaaS、SaaS、PaaS将分别增长35.9%,22.2%,26.05%。


相对全球来讲,我国云计算起步比较晚,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6年我国公有云计算规模170亿元,同比增长增长65.8%;其中,IaaS市场规模达到87.4亿元人民币,与2015年相比增长108.1%,IaaS将为我国云计算市场贡献较大的增长预期。另外,根据易观估计至2020年,IaaS、PaaS、SaaS三者总收入将达到1366亿元,五年CAGR为27.6%(注:易观预计2016年我国公有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15亿元,此处数据上的差异估计是统计口径的原因)。

市场格局:IaaS强者恒强,SaaS百花齐放

IaaS市场

2017年6月,Gartner发布IaaS魔力象限,全球龙头亚马逊稳居领导者象限第一位,市场份额在40%以上,远远领先去其他厂商,另一个同样处于领导者象限的则是微软,其于2012年6月发布了AzureVirtualMachines随后进入IaaS领域,其市场份额位居业内第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则是谷歌云和阿里云(实际上,从市场份额上,阿里云已经超越谷歌云位居行业第三位),另外在远见者象限中还有IBM与Oracle(甲骨文),所谓远见者象限则是指这些企业的未来潜力巨大。此外同样值得关注的则是位于利基市场象限的众多企业,如Virtustream、Fujitsu等,这些企业的市场规模与发展成熟性虽尚有待提高,但亦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根据Gartner调研数据,在2015年,排名第一的亚马逊云市场份额为39.8%,2017年上升为47.1%;微软云(Azure)排名第二,但2016年仅占7.1%,2017年提升到10%,而紧跟其后的是谷歌云和IBMSoftlayer2017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5%和2.77%。



国内来看,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7年上半年我国IaaS服务市场规模以同比69.2%的高增速达到10亿美元。前五大IaaS厂商分别为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与Ucloud,阿里云以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47.6%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此外,华为云在2017年也加速了IaaS布局,11月刷新上线了27款IaaS服务,志在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预计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将达到75%左右。


从上述数据来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IaaS市场均被巨头垄断,而且由于IaaS本身具有的高资金壁垒、规模效应以及品牌效应使得整体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同时,小企业的机会更多的在于和巨头厂商的合作,比如在运维市场进行发力,正如国内光环新网与亚马逊的模式一样。

SaaS市场

SaaS和IaaS市场的地位很微妙,目前SaaS市场依然是最大的细分市场,但是IaaS市场在最近几年的云计算发展中是增长更快,数据显示全球IaaS市场规模自2010年至2016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相比之下,SaaS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这一点可能跟IaaS市场的基础地位有关,只要在IaaS市场得到蓬勃发展之后,SaaS市场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高速发展。诚然在目前IaaS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之后,预计未来资本投入的中心将会放在应用的SaaS层。

市场格局上,由于SaaS市场是针对应用层的,所以在众多细分领域存在许多龙头企业,已经成为了该细分领域的巨无霸。其中,微软由于其原有平台级的地位,在综合实力上位居第一位,Salesforce位居第二,Adobe、甲骨文和SAP并列第三,同时在细分领域Salesforce、甲骨文、Workday、Athenahealth、Concur等企业分别是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供应链管理)、HR/HCM(人力资源管理)、医疗、差旅费管理等细分领域的标杆型SaaS企业,这其中CRM和HR/HCM是规模较大的细分领域。国内市场上,跟整体云计算一样落后于全球市场大发展,按类别上可以分为通用型与行业垂直型两类:1.通用型涉及的业务种类包括CRM、ERP、OA协同、HR管理、财务管理、通信等,代表企业有红圈营销、金蝶云、云之家、北森、畅捷通、钉钉等,这些企业即专攻于相应的细分领域,为众多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软件服务。2.行业垂直型SaaS服务商则不同,其是深耕某一行业,提供全流程系统性的软件服务,目前在医疗、零售、教育、金融等行业均有应用。相比通用型服务厂商,垂直领域的SaaS企业往往对相应行业的用户需求更为了解,因此其提供的产品或解决方案通常也更契合行业需求,更有助于行业痛点的解决。

PaaSS市场

相比于IaaS的基础性定位以及SaaS的应用级市场入口,PaaS属于承上启下的应用开发环境提供商,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达到85.6亿美元,占公有云服务市场的比重虽然相比以前有所增长但是仍是最小的仅为13.6%,但从增速上看,其50.2%的增长率则远超同期全市场28.6%的增长幅度。

市场格局上,其跟IaaS层级相似也属于集中度较高的的市场。全球市场亚马逊依然是PaaS市场的领导者,占据超30%的市场份额,Salesforce、微软、IBM紧随其后。国内市场,根据2017年上半年数据,同样也是国内IaaS的龙头阿里云占据主导地位,将近一半份额达到46.7%,紧随其后的是国际巨头Oracle、亚马逊、微软与IBM等,国内厂商还有包括七牛云、数梦工场等获得一定的份额。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PaaS的承上启下的地位,而且其对应的开发者市场空间有限,所以单纯的PaaS公司较少,大多是向下发展IaaS或者向上发展SaaS市场,从而一方面更好的兼容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本事更加具有竞争力。从现实中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不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PaaS的龙头,均是由IaaS层级的龙头亚马逊和阿里云进一步拓展而来。

风险提示:
上述文章内容仅代表山东神光投资顾问的主观判断,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操作建议。请根据自身投资目标、投资经验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上海分公司:4007081688
济南分公司:4007085699

Copyright 1998-2025 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鲁ICP备09086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