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 编号:ZX0054

万亿资金大碰撞,格局决定成败

投资策略    2019-01-30   山东神光   刘海杰    A0430611030006   
0

一、2019年A股市场核心矛盾是资金面

1、A股全球指数权重提升带来巨额资金增量

放眼全球股市,任何一轮上涨,都是资金推动的结果,尽管资金推动背后的逻辑各有不同,但是没有钱的作用,就没有所谓的牛市。同样,任何一轮下跌,也都是资金撤退的结果,资金撤退的逻辑也各有不同,但是如果没有多空失衡也就不会有熊市。

展望2019年,投资者对于市场的预判角度不同,结果也各有不同。但是我们认为,今年发生在中国A股市场的大事件,没有比MSCI、富时罗素扩大A股权重更重要的事情。根据我们的数据测算,仅仅简单的被动配置,带给A股市场将近1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加上主动配置的海外资金,A股市场一下子就净流入7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大规模资金,这对于A股市场趋势的影响将是显著的。与此同时,全球两大指数公司权重大扩容之后,加上现有的QFII和RQFII资金规模,外资在中国股市的投入或将超过2万亿人民币,首次与中国机构投资者相抗衡,而二级市场优质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大批优质个股再次被抱团必将成为A股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股在全球各主要基金配置权重的提高,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QFII投资范围拓展。数据统计显示,最近几年,QFII持股基本上在200-280只区间,持股数量80亿股上下,其中2015年股灾后期下降到60亿股174只个股,随着A股纳入MSCI,QFII的持股数量逐渐回升,特别是持股市值在最近2个季度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2019年,随着更多A股纳入全球指数,我们估计会有超过400只个股成为国际资本配置目标,QFII的投资范围也将大幅扩充,持股市值有望进一步提升,这是各种主动配置资金的行为。

其次,是RQFII额度持续飙升,陆港通北上资金持续大幅流入。2016年深股通渠道打通后,外资进入A股市场呈现加速趋势,截止2018年11月中旬,RQFII北上资金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这是A股对外开放取得成绩,2019年我们估计这一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人民币。在资金推动下,两市400多只标的个股(主要分布在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50)将成为多头先锋。

再次,是国内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壮大,特别是各类指数基金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截止2018年11月中旬,公募基金总资产净值13万亿,其中货基8.92亿元,占绝对大头,债基1.92万亿,排名第二,偏股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是0.82万亿和1.43万亿。

股基+混合基金业就2.25万亿水平,和两年前比没有大的发展。但是随着A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海外资本持续流入,中国国内指数基金有望迎来大发展。2018年4季度,国内各主要指数ETF受到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申购,这只是一个开始,指数基金在投资的效率上不输外资机构,这将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长期投资的主要方向。

2、纾困资金+增持+回购  2019年唱大戏

为了应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2018年4季度,在政策意见指导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牵头成立各类纾困基金,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度过流动性危机。截止2018年11月,券商系成立的纾困资金规模455亿元左右,保险系成立纾困资金规模780亿元,各地方政府牵头,与券商等机构合作成立的私募基金规模大致2500亿元。上述资金已经陆续用于置换、受让上市公司质权质押,成为长线资金入场的一个鲜明标志。

2018年以来,有550多家公司发布了二级市场股份回购计划,其中已经实施完成回购的有115家公司,仍有430家公司推出了回购计划或者正在实施回购。截止2018年11月21日,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方案的公司,其回购金额下限333亿元,回购上限为630亿元,这是2019年上市公司股价强有力的潜在买力。另外,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平安推出的大额回购计划,在大市值公司中,平安大股东股权比较分散,机构持股数量较大,对于指数影响力也很显著,因此,大额回购有可能主导机构行为,成为影响权重指数重要手段,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有430家公司推出了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二级市场增持计划,按照增持资金规模下限估算,尚有200亿元以上的资金买力支援二级市场股价。

纾困+回购+增持潜在买力合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3、银行理财子公司为股市带来活水

截止2018年11月底,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19家银行已宣布拟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计划,合计出资超过1000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必将分流部分银行理财,将战线延伸到股票、基金投资领域,这是2019年政策强化下的重要抓手,也必将成为资金推动波段上涨行情重要动力。

二、企业盈利预期回落对A股影响有限

中国经济经过2008年4万亿刺激短暂上行后,自2010年期开始长周期的调整,至今过去了8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股市经历了四次比较重要的牛市行情,分别是:1)2009-2010年的牛市,是典型的货币放水牛市;2)2012-2014年中小创大牛市,主要是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收入、盈利见底回升,估值弹性增大,一些优秀企业成长为白马的过程;3)2014-2015年A股市场整体牛,是典型的杠杆型牛市;4)2016-2017年蓝筹股牛市,以上证50为代表的结构性牛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巨大成果在股市上显著表现。

结合股市的上述表现可以看出,经济下行周期没有趋势性行情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经济整体下行趋势下,只要一些上市公司基本面率先转好,是可以发动结构性上涨行情的,比如2012年中小创牛市的启动;只要政策强化,也可以造就一些上市公司盈利趋势变化,比如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上中游行业巨大改变,营造了蓝筹白马抱团行情;只要资金面强化,A股就可以随风而动,比如2008年的放水牛,2015年典型的杠杆牛,本质上是钱的作用结果。

1、降准、降息、降税精准释放流动性,为企业造血

由于去杠杆加速推进以及信用紧缩影响,中国央行M1数据已经持续数月下降,M1同比增速回落到3-5%的水平,意味着企业流性非常吃紧。M1M2再次呈现负差,这个和2005年、2008年、2012年情况类似,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活期资金已经严重匮乏,经济周期上和2012年非常类似,企业利润预期下滑。2012-2013年,中国整体上还处于资金偏紧的状态,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接踵而至。

尽管目前的政策基调是不搞大水漫灌,但是为了避免2012-2013年企业困境+钱荒覆辙,管理层自2018年下半年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措施。比如定向降准、壮大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提高出口退税力度、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等一系列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与此同时,全面推出各类纾困基金,大力度挽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流动性危机。为了“六稳”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估计货币政策也会发挥松紧适度的重大作用,其中定向降准向实体经济倾斜向民营企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倾斜是重要的政策举措,同时也将缓解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为了盘活资本活力,2019年也存在降息的可能,动用价格杠杆,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对冲经济下行周期,熨平市场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最后,增值税减并将成为确定性政策利好。从市场广泛预期看,增值税减并有望为企业节税1-1.3万亿元,这也间接利好企业盈利。

我们预计,在降税、降息、降准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将得到充分救助和支持,如同近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好国有企业一样,相信会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服务企业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2、从企业盈利预期角度看,2019年和2012年类似

经济大周期仍处于下行趋势。2012年A股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即处于6%-8%的区间徘徊,净利润同比下滑到负增长状态,处于-2%-0区间,但是到了2012年4季度的时候,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转正,而创业板和中小板收入增长快速回升到两位数水平,由此也拉开了2012年中小盘牛市行情。我们认为由于减税等政策作用,2019年上市收入增长有望保持在5%以上,而净利润增长回落到5%左右并企稳回升。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其变化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会有诸多行业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甚至较为快速的增长。这些行业基本特征是:国家经济命脉、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或者符合时代快速发展,顺应大众需求,在全球经济中属于快速增长普惠性领域。

三、低估值与确定性成长是2019年的抓手

近20年来,A股估值低点主要出现在2012年中小创牛市前夕和2014年A股全面牛市启动前夕。在2012年中小创和中证500的估值被压的很低,分别是创业板29倍左右,中小板25倍左右,中证500指数19倍左右。截止2018年11月中旬,创业板估值40倍左右,中小板23倍左右,中证500指数18倍左右。很明显,中小板和中证500估值水平已经低于历史上著名的低点水平。

从估值溢价对比角度看,我们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选择了各主要指数历史低点附近估值与沪深300溢价,数据图表显示,中小创估值溢价都在3倍以上,中证500在2倍以上,而截止2018年11月中旬,中小板估值溢价已经回落到2倍左右,创业板3倍多一点,中证500只有1.7倍,全部A股估值溢价也仅有1.2倍。说明现在A股估值水平,已经大大透支了未来盈利不达预期,股价提前6-12个月做出了反应。所以,我们认为,即便2019年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可能回落,但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会下压太多,相反,一旦盈利预期企稳则估值修复的动力会非常强。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弱化,内需消费动力不足,中美贸易冲突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实施阶段,将对行业盈利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长期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周期性行业供给端压缩力度减轻。房地产、家电、汽车等内需不足与全球经济可能放缓,使得需求弱化,价格回落,企业盈利下滑。一些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煤炭、化工、有色、机械等等,前几年累计的现金流可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估值水平会被动提升,股价吸引力下降。

第二,中国全面致力于2025战略还会出现竞争性增长。受益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动力,在电子、计算机、云计算、工业互联、大数据、网络安全、休闲服务等方面继续体现出增长弹性。而在投资局部加码的背景下,国防军工、北斗、特高压、5G等景气度继续攀升,这些领域的龙头公司价值与成长特质兼而有之。另外,在改革全面深入,社会杠杆率下降,债务风险平稳回落,以及搞活资本市场的趋势下,银行、非银金融主要是保险和证券会迎来估值提升的机会。

第三,在MSCI以及富时罗素提升A股配置权重的背景下,代表中国企业品牌龙头,仍有望迎来资金抱团的行情。大金融、消费龙头(食品饮料、医药)仍是战略性的投资方向,这是价值投资者中长期投资方向。

第四,产业资本增持回购是2019年重大机会发源地之一。两市近千家公司增持回购,尽管目的不一,但我们相信其中必定有优秀上市公司对于公司股价严重低估的主动修复,其中机会值得深入挖掘。

四、指数化投资之路开启

在本年度策略中,我们把指数化投资策略作为重要的内容提出来,主要是基于以下逻辑:

1、A股市场将加快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步伐。随着A股纳入MSCI以及富时罗素指数,并在上述指数中提高权重,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对外开放,国际金融机构、政府、企业以及代表海外投资者的国际指数基金都将争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A股、H股、中国债券市场将成为全球资本的聚集地。我们前文指出,2019年,外资持股市值将超过2万亿,和国内基金等机构持股市值相抗衡,从总量上看,外资与内资各类机构在A股中持股比例将快速上升,总量或达到8-10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如果考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那么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更加庞大,中国股市机构化时代加速到来了!机构投资的最大看点是基于一个基准追求相对收益,这个基准或是全球指数、新兴指数,或者是沪深300、恒生指数等等,毫无疑问,如果看好一个区域的股市,能够获得和基准指数同步的收益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投资,而获得超额回报更是顶级的投资水平。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在一个景气向上的股市环境中,能长期获得和指数同等的收益水平,这种策略就是非常优秀的。

2、A股大分化时代到来。随着回购制度完善,退市制度修改,高送转规则的完善,A股市场吐故纳新的能力将增强,一些从源头上就以圈钱为目的的上市公司最终会失去市场的关注,绩优股和绩差股的定价机制将更加明显,垃圾股的投机炒作不时会发生,但企业基本面长期是秤重器,相对于绩优股,价差股股价落差会加大。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市场上各种黑天鹅、雷区会增多,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便是构建投资组合也难免遇到类似风险,但是对于指数来说,受到这种黑天鹅或者雷区的冲击就要小很多,所以,投资指数,承受的是系统性风险,而不必更多考虑公司风险。2018年4季度以来,以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50、创业板ETF为代表的各类主流指数基金,受到了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的申购,这充分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指数化投资的重视程度。

3、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回报更多。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短视行为,季度之间的换手比较频繁,但频繁换手并不一定带来好的净值回报,相反会增加基金的投资成本。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对于快涨、暴富的预期往往更为突出,对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缺乏客观评价,绝大多数投资者在短炒的道路上经历着市值不断缩水痛苦。事实上,从中国股市最近10年来的情况看,即便以沪深300作为基准,持有指数基金的年化收益也是非常好的。美国股市过去10年大牛市中,机构投资者也是扎堆各种指数基金,获取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4、基于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投资者应当对自身投资结构合理匹配。比如追求和指数同步收益的资产配置,可以买入主流的ETF基金;在可以承受高风险的情况下追求超额收益,则可以通过择股、择时,构建投资组合,加强风险控制来寻求预期回报;最后,我们认为,随着机构化时代的到来,个人投资者在时间、精力、投资付出的成本以及专业程度上和专业机构的差距会逐渐拉大,投资者应当重视对于机构的遴选,这也是帮助自身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A股风险因素分析

1、财政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不达预期,经济短期失速,内需极度弱化,企业债务问题(信用债+股权质押)再次凸显,产业资本减持动力增强,对股市形成冲击。

2、中美贸易谈判不畅,导致冲突进入实质性大规模征税阶段,中国外需全面回落,进而冲击上市公司盈利使之出现断崖式下跌,股市再现杀估值行情。

3、在上述风险可能出现时,我们建议投资者以仓位控制风险。在投资组合配置上尽量选择强政策红利+强内需增长的细分领域,做到攻守兼备。

风险提示:
上述文章内容仅代表山东神光投资顾问的主观判断,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操作建议。请根据自身投资目标、投资经验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上海分公司:4007081688
济南分公司:4007085699

Copyright 1998-2025 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鲁ICP备09086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