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重视QFII的投资之道?
1、QFII投资规模:
2003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启动以来,来自外管局统计,截至11月29日,累计有286家机构获得1005.56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从2005年初至今,13年间QFII 额度增长了28倍。2018年三季度,外资(QFII+RQFII+沪深港通)持有A股的规模约1.2万亿元,相比2016年底的6000亿元已经翻了一倍。同时,我国对QFII的限制不断放宽,2018年6月12日,人民银行与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单个QFII投资额度上限被取消,投资本金锁定期由1年缩短为3个月,资产配置比例也不受限制。两份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截至三季度末,共有28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了QFII的身影,合计持仓市值达到1380亿元,比2018年第二季度的1421.71亿元减少了41.60 亿元,但仍为历史第四高水平。纵观最近10多年,虽然大盘的整体涨幅并不大,但QFII持有的重仓流通股市值从30亿元增长为1380亿元,(从2005年-2018年)13年间持股市值增长了46倍。
2、QFII的发展趋势:
整体从上图分析来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QFII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截至9月底,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约6%,接近险资6.7%的持股比例,距离公募基金8.4%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拉近,QFII在A股的话语权显然会越来越重,其投资风格将成为未来影响A股市场风格的重要因子之一。
另外,通过以下2018年以来相关数据与动态新闻我们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正在对A股“虎视眈眈”,或已开始加速涌入。
1)截至12月11日,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金额高达2891.88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2017年和2016年为分别为1980亿元和1160亿元)。
2)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贝莱德、施罗德、桥水等16家外资私募登记注册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这些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数量达到25只,其中今年备案的就有20只,仅10月以来就有桥水基金、元胜投资和贝莱德等多家巨头新发行了私募产品。
3)全球基金流向跟踪机构EPFR发布的数据显示投向中国公司的基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28日吸金状况良好,仅排在除美国和日本之后,如下图:
4)明晟公司已建议将MSCI中国A股大盘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20%,并分两个阶段实施,时间点分别为2019年5月明晟半年度指数评估审议和2019年8月的季度指数评估审议。据兴业策略测算若未来纳入因子提升至100%,MSCI层面将有35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配置A股。
5)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分类为“次级新兴”,将于2019年6月份生效。在第一阶段,中国A股占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比重将为5.5%,有券商统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有望给A股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增量资金。
6)沪伦通步入倒计时阶段,即将举行沪伦通仪式。据申万宏源测算沪伦通潜在规模初期规模大约为1600至1800亿元人民币,长期看整体规模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
7)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海外股市的估值越来越高,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在内的外资投行看多A股的声量也越来越多,高盛甚至使用“必须买”等字眼来形容A股的投资机遇。
8)当前A股估值仅13.1倍,相比估值处于高位的美股,A股对全球资产配置的相对吸引力也大大提升。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10月初发布的内部报告中表示,全球资产在美、欧、日、中四个经济体的配置中,中国占比不到10%,美国占比超过50%。未来如果中国资产的持有程度完全达到应有的水平,美国将占40%,中国则将占30%。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在A股市场“政策底+估值低”逐渐明朗的当下,随着外资占比不断提升,A股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力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改变A股生态,呈现出与海外成熟市场接轨的国际化风格。
二、QFII重仓股在A股成功路径探秘
从上文分析我们看到,QFII对A股投资生态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最直接影响是国内证券市场资金量的增加,最深刻的影响是投资理念的更新与交易机制的变革。作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需要从投资层面贴近QFII的理念,认真研究QFII的操作手法,以便我们在未来与狼共舞中能取得更多的获胜先机。下面我们从QFII重仓股指数过往表现及QFII重仓股表现优异的个股来探寻其成功套路。
1、QFII重仓股指数过往表现
从2003年A股实施QFII制度对外资开放以来,外资在A股的投资多以长线投资、价值投资而闻名,虽然这一投资风格在短期内不显山不露水,甚至在弱市中由于逆势买入还会短期被套,但长线的绩效却相当靓眼。以通达信软件编制的QFII重仓指数(880802)为例,该指数自2005年7月创设以来的涨幅:从最低152点涨至今年最高1996点涨幅超12倍,累计上涨超过8倍,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2.6倍左右;
QFII重仓指数在2015年牛市中的涨幅:2015年牛市中该指数(最高1722点)涨幅超过了2007年历史高点(1412点),而沪深300指数最高点(5380)比2007年高点(5891)仍下跌超过9%;
2018年上半年QFII重仓指数的涨幅:最高点(1996)比2015年的高点1722)上涨超过15%,而沪深300指数的高点比2015年的高点下跌了18%。
今年以来与各指数对比:从2018全年的情况来看,QFII重仓指数表现也相对抗跌。截至12月7日),QFII重仓指数年内下跌16.34%,上证指数跌21.20%、沪深300指数跌21.07%、创业板指-23.49%、中小创指-32.12%。整体对比而言,QFII重仓指数 “涨得更多、跌得更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持续跑赢大盘”。
我们经过粗略统计发现,QFII重仓潜伏某只牛股,往往持有数年时间,以下根据2014-2018年期间精选出十几家股价涨幅超5倍的QFII重仓股作为案例观察与特点总结:
通过仔细研究以上QFII重仓牛股特点可以发现,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正确把握中国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最近两年中国市场白酒医药家电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等,抓住不同阶段带来的改革红利。
2、价值投资理念清晰,较为注重基本面的稳健性:对股息率、EPS、PB、ROE等指标普遍要求较高,如每股收益一般都在1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以上等,非常注重对业绩高增长公司的投资,甚至会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时候,持续逆市买入,并重仓持有。
3、潜伏某只个股,往往持有时间较长,抱团现象明显:外资机构往往能在个股还未启动之际就抄底潜伏,随后长达2-5年耐心持有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与普通投资者热衷于追逐“妖股”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如何沿袭QFII之路寻觅慢牛?
1、如何借鉴QFII的选股思路
虽然过往QFII的重仓成功股不可直接套用,但QFII选股思路却值得重视和跟踪,一方面是外资没有国内机构投资者那样强大的业绩考核压力,可以专心做一些中长线的行业投资;另一方面外资的运作体系相对成熟,并且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验证。投资人不妨把近2年中QFII连续逆市增仓或大笔买入的个股列入跟踪观察。
2、2019年值得跟踪关注的QFII标的
2018年A股经历去杠杆导致流动性和信用收缩,整体估值压制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当前A股估值水平处在全球最低水平、吸引力更大,今年10月下旬“政策底”夯实,虽然市场底还未确认,但被誉为“聪明资金”的外资向来是市场的风向标,QFII们的资金2018年却源源不断涌入A股,2019年预计这一步伐会加快,届时A股有望迎来新的回升,我们可紧跟QFII节奏,寻找下一只潜力大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