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二季度在随着科创板的快速推出和管理层释放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号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同时伴随产生的金融监管的管理需求的增加,金融科技市场即将全面打开。
一、金融创新监管政策持续加码
金融科技是产业互联网的典范。金融科技是指企业或互联网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等科技手段升级或创新金融业的产品、应用、服务模式及生态环境,助力金融业服务效率、服务能力的提升及服务成本的降低,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互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支付结算类、存贷款与资本筹集类、投资管理类、市场设施类。具有覆盖范围更广、可应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智能科学配置资产的优势。中国金融科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由主要应用于IT系统的金融科技1.0已经走到了主要应用到各个生活场景的金融科技3.0。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最大特点是,科技全面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缓慢,在传统企业的转型压力下,需要结合科技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将越发紧迫。
2018年来以资管新规、沪伦通为起点,监管针对资本市场情况发布了一系列政策。2019年科创板细则、券商交易接口直连重启、券商托管模式常规化以及 MOM 产品指引的接连发布,在持续强化规范制度的同时通过创新手段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从金融政策影响金融科技投入的角度,做进一步梳理。
二、金融科技三个方向受益金融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2019年2月14号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普惠金融有望加速:意见就贷款主体、审批模式、速度、金融科技应用等各方面出台具体指导: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应进一步提高;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线上审批操作;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前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难点在于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贷前尽调、风控评估、贷后跟踪,导致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周期较长、利率成本较高。随着大数据、互联 网+等新 Fintech 技术的发展,不少银行和软件公司合作,推出增值税数据、ERP数据等 新的风控手段。
作为金融改革的助力,我们认为金融科技三个子方向最为受益:1)证券监管和制度完善推动金融科技新需求,关注:恒生电子、赢时胜、金证股份、顶点软件、同花顺、东方财富等;2)普惠金融,关注:用友网络(与工商银行战略合作,解决企业理财与供应链金融、面向大中型企业客户与小微企业客户的融合金融与业务的创新服务等);汉得信息(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保理贷款);航天信息(旗下诺诺金服与多家银行合作,解决信息不对称及贷中监管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银行融资渠道);3)金融基础信息设施国产化:关注中国长城、长亮科技等;4)金融大数据和互金(更多受技术和业务成熟度、业务渠道布局影响),关注:润和软件、高伟达、宇信科技、银之杰等。
四、风险提示
市场波动风险、政策不及预期、经济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