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G、3G、4G到现在的5G发展,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涌现出新的应用场景,特别是从4G到5G带来的量变到质变的变革,使从人、物连接到物、物连接甚至万物互联成为可能。5G技术带来了智能终端的升级、虚拟现实、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万物互联,同时下游应用的大爆发也带来了对上游半导体、各种器件等的需求提升。5G的应用对科技领域的创新升级是全方位以及深远的,下游机会涵盖较多。本策略仅分析5G对消费电子的影响,同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科技发展特殊地位对投资机会的影响。
1、5G换机潮方兴未艾
5G的商用对下游应用领域目前影响最直接也是市场空间最大的无疑是智能手机,5G的应用带来了智能手机从4G向5G的过渡,换机潮从2020年开始,预计将会持续2—3年的高速渗透率的提升,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个股带来业绩提升空间。
根据IDC数据,2020年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2.94亿部,同比出现13%左右的下滑,主要是受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影响;而同时预计随着2021年全球疫情的好转,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将达到14.35亿部,同比增长超过10.9%,并有望在2022年继续增长。对于国内来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减少20.8%,为3.079亿部,同时根据IDC预测,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6%,市场容量约3.4亿部。
图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
而在2020年智能手机普遍下滑的背景下,5G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则逆势上升。根据 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2.78 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1.5%;而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为1.63亿部,占全国2020年手机出货量的53%;同时中国地区占全球5G手机出货量的约60%,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紧跟其后;根据Canlys预计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销量达到达5.4亿部,同比增长92.9%,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7.6%,预计5G将会是未来2—3年手机销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大概率2017年为手机整体销量的顶点。
1.1、华为受制裁,苹果和小米成最大赢家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到随后的对华为的制裁,再到2020年对华为制裁的升级,使得华为手机在2020年经过一个出货高点后,在2020年下半年断崖式下滑,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主要表现为:1)苹果和三星分食华为高端市场份额;2)小米、OPPO和Vivo瓜分华为高端市场份额。
根据IDC数据,2020年华为制裁效应在下半年显现,苹果全年市场份额约为15.7%,预计2021年将会进一步增加至17%左右;相对比,2019年苹果市场份额仅为12.9%。同样的,小米2019年市场份额为8.5%,2020年增加至11.4%,预计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13.2%。三星、OPPO和Vivo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相比之下受益程度落后于苹果和小米。
苹果份额的提升主要是由于承接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特别的,由于三星基本退出中国市场,所以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主要被苹果占据,而在欧美(主要是欧洲)的高端市场则主要是被苹果和三星瓜分。而同样的,国内低端市场也主要被小米、OPPO和Vivo瓜分,而在东南亚市场,小米强者恒强;同时小米、OPPO和Vivo也重视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努力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白,特别是在国内的中高端领域,预计会占据一席之地。
1.2苹果供应商的国产化趋势
虽然,苹果和小米均受益于华为被制裁,但是对于产业链投资的影响上,还是主要表现在苹果产业链,因为目前在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苹果产业链。
从目前苹果产业链来看,有以下趋势:
从目前的趋势看,苹果中国供应商数量大幅提升,但是在上游材料、芯片、高端元件等壁垒较高的领域突破不多,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大陆的供应商在中游模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望继续提升份额;
中国大陆的供应商开始在整机代工领域发力,从TWS、iwatch逐步突破,有望向整机代工延伸;
特别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多重影响:1)中国大陆内的苹果需求,预计将更倾向于由中国大陆内生产,同时有望逐步由中国大陆的的供应商承接;2)中国大陆外的苹果需求,有向印度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影响还有限,同时一些国内供应商也已经在东南亚等国家建厂以配合苹果布局;
供应商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头部公司开始出现梯队变化以及平台化的走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工业富联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这反应了近几年智能终端销量的放缓;同时其营收看通信设备(智能终端)和云服务在仅几年的差距开始缩短,工业富联有重心向云服务等其他领域倾斜的趋势,这主要是来自于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等大陆厂商的竞争压力;
受益于AirPods以及I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大幅增长,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这两年开始高速增长;特别是立讯精密首先搭上AirPods等可穿戴设备的快车,穿越消费电子低谷,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龙头;
目前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在营收上跟工业富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在国产化的趋势下,这个差距有望缩窄,未来空间远未到天花板;
毛利率和净利率看,工业富联都非常低,主要是工业富联仅是富士康的代工业务;而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都有自身的元器件业务,这也是代工业务真正的利润所在:通过代工业务拓展自有元器件业务的市占率。
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都在自有业务上拓展产品边界。立讯精密除了横向发展光学、天线等业务外,主要发力通讯和汽车;而歌尔股份在消费电子之外,押宝VR/AR业务。
1.3、TWS耳机整体增速放缓,但依然很高
TWS即真无线耳机,由2016年苹果发布AirPods之后开始风靡全球,截止目前AirPods系列已经发布3代,即:AirPods、AirPods 2、AirPods Pro,预计苹果将会在2021年4月的春季发布会上发布AirPods 3且在2021年秋季发布会上发布AirPods Pro 2。
AirPods一经发布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仅几年几乎都呈翻倍的增长。根据IDC的统计,AirPods在2017年的销量达到了1500万部,2018年达到2800万部,并在这两年始终面临供给瓶颈。在立讯精密等供应商大力扩产并维持高良率之后,AirPods在2019年的销售大幅放量,达到6500万部,同比增长132%。预计AirPods在2020年的销量将达到9000万部左右,而且2021年预估出货量为1.2亿部,同比增长30%左右,同时价值量可能会提升。虽然销量增速上相比前几年的翻倍增长,大幅放缓至30%左右,但是整体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依然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且随着新版价值量的提升,预计相关产业链营收的增长将超过销量的增长。
同时,AirPods的成功也吸引了大批安卓手机厂商以及白牌厂商的迅速跟进,预计AirPods市场将会复制智能手机整体集中度的路线:苹果引领高端用户,白牌厂商打开市场需求,而最后手机等品牌厂商凭借质量和性价比的优势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而目前看整体的TWS市场目前还处于AirPods引领市场,多家厂商争雄逐鹿之势,整体市场的增长远未结束。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统计数据,2016 年全球TWS 耳机出货量仅为918万部, 2018 年则达到4,600 万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预计2020 年TWS耳机出货量将跃升至2.3 亿部,全球TWS 耳机规模将达到270 亿美金。
综合上面的分析,预计大陆苹果产业链的空间远未到达天花板,但市场有向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而且产业链公司正在从中游模组向上游零部件、元件和下游整机代工扩张。除此之外,由于智能汽车和万物互联的发展,产业链公司也正在将目光从智能终端转向智能汽车以及可穿戴、物联网等领域。我们继续看好头部厂商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成长为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2、5G发展下,智能手机的增量机会
2.1智能手机增量机会—光学
不论是4G还是5G阶段,消费者对于更高质量的拍照体验的需求都是在不断的提升,各家智能终端厂商也在不断的推出多摄、光学变焦、激光对焦、相位变焦、深度、TOF 等多种创新的摄像头方案。而在5G的背景下,随着VR/AR的发展,摄像头与VR/AR的深度结合,使得光学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智能手机创新的方向主要包括:摄像头数量的提升、摄像头像素的提升、创新功能摄像头搭配。根据IDC数据2020 年三季度,搭载双摄及以上的手机占比已经超过 80%,其中三摄以上机型占比达到 60%左右。预计摄像头的数量短期还会继续呈上升态势;而在像素上目前旗舰机型的主配像素在6400万,并有继续提高的趋势,小米和三星均已经提出了1亿像素的主摄方案。
而创新功能摄像头方向主要包括:
潜望式摄像头:提高光学变焦倍数,可实现 10 倍光学变焦,100倍数码变焦。
3Dsensing和TOF:景深摄像头,可实现3D效果,AR体验,比如在iphone12 pro上苹果首次应用了LiDAR 激光雷达属于更加高级的景深技术。
屏下摄像头:可实现真全面屏构想。
摄像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CIS、镜头、音圈马达、滤光片和模组封装。在价值量上,由于图像传感器是决定成像品质的关键元器件,价值量占比约 50%;其次为光学镜头(20%)、模组封装(19%)、马达(6%)和红外滤光片(3%)。一般来说像素越高,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价值量越高。
CIS壁垒最高,价值量最大
根据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9年CIS出货量为63.6亿颗,市场规模达165.4亿美元。2019年手机占到全球CIS销售额73%的份额,汽车电子和平板/笔电则分别占10.0%、8.7%的份额;而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预计汽车用CIS的占比将会提升,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及平板/笔电的CIS销售额占比将为68.8%、14.1%、8.0%。智能手机依然会是第一大市场。
2019年手机CIS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2020年虽有疫情影响手机销量,但CIS市场仍保持增长,预计营收规模达126亿美元,出货量为51亿颗,并在2024年手机CIS市场规模将达164亿美元,出货量增长至68亿颗。
市场格局上看,索尼在高端CIS市场中保持领先,图中也可看出,索尼单颗价值量较高;三星凭借自有手机品牌占据不少市场份额;豪威在韦尔收购整合后开始频频发力,陆续推出了多款高阶产品,且成功打入多款国内旗舰机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摄像头高像素下,CIS像素尺寸微缩势在必行。目前图像传感器主要采用0.8μm像素尺寸,而豪威科技于2Q20推出0.7μm的OV64B,率先进入0.7μm时代;随后三星跟随豪威的脚步,也推出了自家的0.7μm产品,但较豪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差。而索尼则受限于自有55nm制程,需要寻求外部晶圆代工厂合作,才可生产0.7μm及以下。
另外,在车载CIS领域,市场格局略有差异,根据咨询机构Yole的统计,安森美和豪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8年市占率分别为36%、22%。其中,豪威在高动态范围,小像素领域独有优势。
在CIS之外,镜头的技术壁垒最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专利数量、设计能力以及设备投资
专利数量:由于每设计一个光学镜头都可以申请专利,光学镜头在设计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先发者优势明显。
设计能力:光学镜头是非常精细的器件,对模具、成型、组装等每一个工序的精度控制要求苛刻,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才能造就稳定制造光学镜头的能力。且每多加一片镜头,难度都是几何级的提升。目前高端主流为7p镜头,且8P镜头在研发中。
设备投资:镜头制造对于设备模具的精度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在设备端国内企业一直处于弱势,顶级的生产设备多来自台湾和日本等地。
根据旭日大数据统计,2020年摄像头市场出货总量60亿颗,前十出货量52.28亿,占比87.06%,其中舜宇光学+大立光呈现两强寡头垄断局面,分别占比27%和23%,合计达到50%,预计后进玩家短期内很难超越,赛道头部企业护城河越来越宽。
虽然舜宇光学市占率最高,但大立光技术实力领先,主打塑料高阶镜头,产品主要应用于苹果和安卓高端机型;舜宇光学紧随其后,在安卓系龙头厂商中有不俗份额,而且在车载镜头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玉晶光则主要供应苹果。另外。欧菲光和联创电子有一定的镜头能力,特别是联创电子在车载镜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两家厂商目前跟大立光和舜宇光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摄像头模组壁垒不高,但集中度也在提升
根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2019年摄像头模组行业规模约为313亿美元,到2025年有望达570亿美元,六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5%。
LGInnotek为苹果后摄、3DSensing模组供应商,在苹果中拥有绝对份额,且技术领先(FC封装仅苹果应用,欧菲光此前收购索尼华南厂拥有该技术,现公告卖给闻泰科技)是当之无愧的国际第一梯队厂商。苹果另外的供应商,夏普被鸿海收购,高伟电子被立讯精密收购。安卓份额主要是欧菲光、舜宇光学以及丘钛科技等。
2.2、智能手机增量机会—射频和天线
从4G到5G的升级,对通信模块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无线通信包括天线、射频前端、射频收发、基带信号处理器,其中射频前端和基带是核心组件,壁垒非常高,特别是基带芯片目前呈现华为和高通双寡头局势,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已经式微(目前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已经被苹果收购,看苹果能否打破竞争格局)。
不论是射频还是天线,在从4G向5G的升级过程中,单机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天线而言,5G的应用对于天线的影响包括数量的增加以及材料的变化(从LDS变成LCP)。目前LCP天线,苹果的主要供应商是村田和嘉联益(预计村田超过50%,嘉联益和立讯精密均有份额)。信维通信目前主要在LDS天线,而LCP天线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未进入苹果产业链,这也是信维通信一直不能打开空间的原因之一。由于天线的供应商普遍不够强势,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射频行业的机会。
射频前端主要包括: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双工器、低噪放大器(LNA)和开关以及天线调谐器和包络追踪器。其中,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壁垒最高;双工器、低噪放大器(LNA)和开关次之。
就射频而言,射频模块智能手机单机价值从4G时代约18美元,到5G时代将增长至25美元,增幅近40%。根据QYResearch的数据统计,2011年全球射频前端的市场规模仅63亿美元,而2019年已经达到17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6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在5G代际切换的推动作用下,射频前端器件将会呈现量价齐声的态势,预计2023年整个射频前端行业的市场规模保守将达到3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而作为射频模块价值量最大的滤波器和PA,2019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5亿美元和56亿美元。
根据 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数据,在射频前端芯片中,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 2019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59.01%、 18.68%、 11.23%和 8.78%。
目前滤波器主要包括SAW滤波器和BAW滤波器,相对来说SAW滤波器较低端,但仍然属于主流;同时,较高端的BAW滤波器已经开始逐步的抢占市场,特别是在旗舰机型上BAW滤波器明显占优。而且在5G 时代,BAW 滤波器市场渗透率将会大幅上升,Yole 预计到 2022 年,BAW 滤波器将占据射频滤波器市场 61%的市场份额,目前大概在43%左右市场份额,SAW滤波器则为57%左右。
但是不论是较低端的SAW滤波器还是高端的BAW滤波器以及PA领域基本都是被日美厂商垄断;国内海思有部分滤波器自用,但技术上依然跟村田、高通差距较大。卓胜微在开关和LNA领域取得了突破,市占率大概在5%左右。
另外,伴随物联网对室内传输的需求提升,Wifi PA 等创新应用开始快速发展。根据Yole的预计,Wifi PA的市场规模在15—20亿美元左右,已经不容小觑。这部分由于对滤波器和双工器的要求不高,国内厂商卓胜微和唯捷创芯取得较大突破。
参考资料:光大证券《一个世界两套系统,创新重启加速替代》20210309 刘凯;
信达证券《歌尔股份:“零件+成品”齐头并进,打造声光电成长主线》20200714方竞;
东北证券《光学创新不停息,全面拥抱行业新机遇》20210207 吴若飞;
开源证券《卓胜微(300782)国内射频芯片龙头,前景广阔》20201106 刘翔。
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资格编号ZX0054
杨红训
风险提示:上述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充分评估自身风 险承受能力。本文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文中 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 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在任何 情况下,我公司文章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 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证券买卖的绝对依据。由于文章在编写 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以及分析方法,我公司不承担因文章 所进行证券买卖操作而导致的任何形式损失。